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道独行,自信绽放
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男子花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3岁的姜鑫瑞以黑马之姿连克多名种子选手,最终斩获银牌,赛后,这位腼腆却目光坚定的少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只能靠自己。”
剑道上的孤独舞者
比赛进入半决赛关键时刻,姜鑫瑞与对手战成14平,全场观众屏息凝神,只见他稍稍后退半步,突然一个迅捷的弓步冲刺,手中花剑划出一道银光—命中有效部位!裁判灯亮起,宣告了他的胜利,这一刻,姜鑫瑞没有欢呼,只是平静地收起剑,向裁判和对手行礼,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。
“最后一剑时,我什么都没想,只是按照训练时的那样去做。”姜鑫瑞赛后回忆道:“在剑道上,没有别人可以依赖,只能靠自己判断、决策和执行。”
这不是姜鑫瑞第一次取得好成绩,去年以来,这位小将已经在多项省级赛事中崭露头角,但全国锦标赛银牌无疑是他职业生涯至今的最高成就,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正式接触击剑仅有三年时间。
与剑结缘
2012年出生的姜鑫瑞,与击剑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,2022年,学校课后兴趣班来了一位击剑教练进行推广教学,当时五年级的姜鑫瑞被那优雅而充满力量的运动瞬间吸引。
“第一次拿起剑,我就喜欢上了那种感觉。”姜鑫瑞笑着说:“虽然那时候我连基本姿势都做不好,但就是觉得这项运动很酷。”
他的启蒙教练李俊峰回忆道:“鑫瑞刚开始并不出众,身体素质中等,但他有两点特别突出:一是极好的专注力,二是善于思考,很多孩子只是机械地做动作,而他总是会问‘为什么这样做’、‘什么时候用最合适’。”
这种爱思考的特质让姜鑫瑞进步神速,仅训练半年后,他就参加了省内的小型比赛,虽然首战未能取得名次,但却激发了他的斗志。
“那次我一场都没赢,很难过,但没有想过放弃。”姜鑫瑞说:“反而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回去训练更加有针对性。”
日复一日的坚持
成功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,姜鑫瑞的训练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:每周一、三、五放学后训练两小时,周二、周四晚上训练三小时,周末还要拿出两个半天进行专项技术和体能训练。
“最困难的是冬天和夏天的训练。”姜鑫瑞坦言:“冬天手上都是冻疮,握剑时会疼;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每次训练完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,但我从没想过放弃,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成长的过程。”
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有次孩子发着低烧仍然坚持要去训练:“我劝他休息一天,他说‘妈妈,如果今天休息了,明天可能就会找理由再休息,这样永远成不了优秀的剑手’。”
这种自律不仅体现在训练上,也体现在文化学习上,尽管训练占用了大量时间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。“击剑培养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,因为知道时间有限,所以上课更加专注,做作业更高效。”
比赛中的成长蜕变
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是姜鑫瑞的突破之战,他在U12组别中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获得个人赛铜牌,这是他的第一枚省级奖牌。
“那场比赛让我真正建立了自信。”姜鑫瑞回忆道:“之前总是怀疑自己行不行,那场比赛后,我知道只要努力训练,做好准备,我完全可以和任何对手一较高下。”
随着参赛经验增多,姜鑫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:步伐灵活、预判准确、善于捕捉对手的细微破绽,他的教练李俊峰分析道:“鑫瑞不是力量型选手,但他的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很好,越是关键比分越能沉着应对。”
全国锦标赛前,姜鑫瑞制定了详细的备战计划,不仅增加了体能训练强度,还反复研究潜在对手的比赛视频。“我知道全国比赛的难度会大很多,所以准备得更加充分。”
独当一面的剑道哲学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这句话出自一个13岁少年之口,令人感慨击剑这项运动赋予选手的独立精神。
击剑被称为“格斗中的国际象棋”,需要选手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决策,比赛中,教练只能坐在场边,无法提供任何指导;队友也不能帮忙;甚至观众的反应都可能成为一种干扰,剑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平日训练积累的技术、战术和心理素质。
“每次比赛,我都把它看作是对自己训练成果的检验。”姜鑫瑞说:“赢了说明方法正确,输了就找出问题回去改进,这种全靠自己的感觉一开始让人害怕,但现在我很享受这种自我掌控的感觉。”
中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坚表示:“击剑运动最能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,像姜鑫瑞这样的孩子,通过击剑不仅获得了运动成就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自信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,这些品质将受益终身。”
获得全国亚军后,姜鑫瑞并没有太多时间庆祝,他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接下来的比赛。“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,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我的目标是明年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。”
长期目标方面,姜鑫瑞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:“我希望有一天能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那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。”
教练李俊峰对弟子的未来充满信心:“鑫瑞的最大优点不是天赋有多高,而是他对击剑的热爱和执着,有了这种态度,加上科学的训练,他的未来不可限量。”
随着2025年新一轮奥运周期的开始,中国击剑正在积极发掘和培养新生力量,像姜鑫瑞这样既有实力又有潜力的年轻选手,正在成为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。
击剑运动的育人价值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流行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2024年全国注册的青少年击剑选手已超过5万人,比五年前增加了三倍多。
教育专家指出,击剑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青少年的专注力、决策力和心理承受能力,击剑要求选手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,这些能力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。
姜鑫瑞的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:“练习击剑后,鑫瑞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,在班级活动中,他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无疑是击剑运动带给他的成长。”
姜鑫瑞的父亲则表示:“我们支持孩子练击剑,不仅是希望他取得成绩,更重要的是看到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坚持、自律和独立,这些品质比奖牌更加珍贵。”
站在剑道上的姜鑫瑞,手中握着的不仅是一把花剑,更是他对自我的挑战和对梦想的执着,每一次出击都是思考的结果,每一次防守都是冷静的判断,在这项需要独自面对所有挑战的运动中,这位少年正在用汗水和智慧,书写着自己的成长故事。
那条长14米、宽1.5米的剑道,成了他独自起舞的舞台,也是他自信成长的见证,未来还有更长的道路和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,但无论面对什么,他都已经准备好了—因为比赛让他更加自信,而他已经学会,场上只能靠自己。